就在一個多月前,該項目因“實質性響應供應商不足三家”而遭遇六個標段全部廢標的尷尬局面。
如今重啟招標后,東軟醫療成為最大贏家,一舉拿下23套設備訂單,寬騰和GE醫療則分別中標2套和1套。
廢標風波:一場無人應答的招標
今年5月底,遼寧省首批CT集中采購項目意外擱淺。計劃采購26套CT設備的六個標段,全部因“實質性響應供應商不足三家”而作廢。這在醫療設備集采史上實屬罕見。
在浙江、廣東等多地醫療設備集采順利推進的背景下,遼寧的首次嘗試為何無人喝彩?
業內普遍認為,招標條件過于嚴苛與價格預期差距過大是主要原因。根據招標文件,所有中標設備均需提供3年免費整機全保服務,包含價格高昂的球管保修。這一條件大幅增加了供應商的隱性成本。
與此同時,高端醫療設備的技術門檻限制了競爭者的數量。在遼寧之前,浙江省的256排超高端CT集采中,12套設備僅有GE和聯影兩家企業中標,剩余4套甚至流標。
重啟之路:新方案的新生機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整,遼寧重啟招標。新方案保留了核心要求,但在參數設置和分包策略上明顯優化。
項目總預算達1.232億元,依然要求所有設備提供3年免費整機全保服務(含球管)。這一維保條件在業內屬于較高標準,單臺CT的年保修費用通常在25萬至126萬元之間。
招標文件按性能參數將CT設備分為六個標段,最高單價限制從260萬元到1000萬元不等,覆蓋了從基礎型到超高端機型的全系列需求。
這種分層策略既滿足了不同醫療機構的實際需求,也為各類廠商提供了參與空間。
國產崛起:東軟的壓倒性勝利
中標結果顯示,國產醫療設備廠商已具備全面替代進口產品的實力。東軟醫療在本次集采中表現尤為亮眼,斬獲了26套設備中的23套,成為最大贏家。
在標段1(12套設備)中,東軟NeuViz 64 In以單價142.8萬元中標,總價1713.6萬元,大幅低于260萬元的最高限價。
這一價格甚至低于該品牌去年在沈陽安寧醫院中標的高端機型(580萬元/臺)。
針對高性能需求的標段3、4、5(共11套設備),東軟更是包攬全部訂單:
標段3(6套)由NeuViz 128以單價235萬元中標
標段4(3套)由NeuViz Glory以單價548萬元中標
標段5(2套)由NeuViz Epoch以單價915萬元中標
寬騰Quantum CT T752則在標段2中拿下2套設備訂單,單價167萬元,總價334萬元。這一價格僅為該標段最高限價(450萬元/臺)的37%,顯示出國產品牌極強的價格競爭力。
維保戰場:被忽視的利潤高地
本次招標最值得關注的細節是“3年免費整機全保服務(含球管)”的強制性要求。這一條款將維保服務從“附加項”提升為“核心條款”,預示著醫療設備市場競爭重心正在轉移。
在高端醫療設備領域,維保服務已成為廠商的重要利潤來源。2024年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采購東軟NeuViz128 CT的保修服務,中標價高達99.7萬元。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同型號設備的維保服務更是達到126萬元/年。
保修費用已占設備總價值的10%-15%。桓仁滿族自治縣人民醫院的雙源CT年度保養和遠程服務中標價為25萬元,這僅是基礎服務費用。
本次招標要求的“整機全保含球管”屬于最高級別的維保服務,成本更高。東軟等企業之所以能接受如此嚴苛的條件,源于其本土化服務網絡帶來的成本優勢。
高端堅守:GE的千萬級設備
在國產設備全面勝利的背景下,標段6的結果格外引人注目。該標段要求極高:機架轉速≤0.28s/360°、球管熱容量≥8MHU、支持全面AI診斷軟件及Z軸覆蓋寬度≥16cm。
最終,GE醫療的Revolution CT以1047萬元中標,成為本次集采中唯一單價超千萬的設備。這一價格接近該型號在浙江省集采中的中標價(1593.7萬元),但配置可能有所不同。
高端設備價格的相對堅挺印證了醫療設備市場的分層現象。正如浙江省集采數據顯示:高端CT、MR市場降幅普遍低于DR、超聲等設備,多數集中在50%以內。
在浙江省3.0T磁共振集采中,GE、東軟的降幅甚至僅2%-4%,遠低于行業預期。
這種現象反映了一個現實:高端醫療設備領域仍由少數幾家企業主導,技術壁壘限制了價格下行空間。政策制定者也意識到,過度壓低價格可能打擊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未來趨勢:集采格局的重構
遼寧CT集采從廢標到成功重啟的過程,揭示了醫療設備集采的新趨勢。集采政策正從“唯低價論”向“低價且兼顧需求”轉變。
對于國產廠商,集采已成為搶占市場份額的利器。東軟在遼寧的壓倒性勝利,與GE在浙江集采狂攬3.7億元的業績形成鮮明對比,顯示區域集采策略對市場格局的重塑作用。
對于渠道商,傳統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轉型勢在必行。業內專家指出,“集采不斷弱化了經銷商的職能,迫使渠道商們必須重新構建自身價值,挖掘創新型產品或者深耕維保服務、設備管理等輔助領域”。
展望未來,“低端虧本、中端持平,高端盈利”將成為行業常態。隨著集采政策不斷優化,醫療設備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注重綜合價值——在合理價格基礎上,兼顧技術創新、服務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遼寧CT集采的曲折歷程證明:成功的集采不是簡單的價格打壓,而是多方利益的再平衡。當政策制定者、醫療機構和生產企業找到共贏點,集采才能真正實現提升醫療效率、降低醫療成本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