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因±30°機架傾角引發的爭議,讓總價2000萬的采購合同在半個月內易主。
2025年6月3日,匯智開元公司以1676萬元中標黑龍江省4臺128排CT采購項目,中標產品安科ANATOM S800創下419萬元/臺的國產低價紀錄。
然而短短15天后,風云突變,賽諾威盛以一紙質疑函為“武器”,憑借對“機架物理傾角≥±30°”這一技術參數的精準狙擊,硬生生將2000萬元訂單“奪”入囊中。
這場閃電般的訂單逆轉,揭開了醫療設備招標白熱化競爭的冰山一角。
逆轉全過程的攻防細節
中標公告發布的第7天,黑龍江省政府采購中心收到賽諾威盛的《質疑函》,直指安科設備兩項“致命缺陷”:機架傾角不達標:安科ANATOM S800物理傾角不足±30°,與招標要求存在顯著偏差。掃描速度虛標:宣稱速度僅255mm/s,無法滿足臨床高效檢查需求。
采購中心反應極為迅速:調閱電子檔案、要求安科提交證明材料、組織原評標委員會復核。最終認定傾角缺陷成立,速度質疑不成立。
技術得分修正后,賽諾威盛以綜合得分反超,以500萬元/臺的AlphaCT 868中標,成功翻盤。
安科因單一參數誤差痛失千萬訂單,而賽諾威盛憑借對招標文件的深度解讀能力,在價格高出對手81萬元的情況下實現逆襲。這一逆轉凸顯出參數競爭的殘酷性。
更關鍵的是,監管部門僅用15天完成投訴處理,相比傳統30-60天的處理周期大幅提速,避免項目陷入長期停滯。
這起看似偶然的訂單反轉事件,實則折射出醫療設備采購領域正在發生的深層變革。當監管部門以「15 天極速處理」打破傳統投訴周期的桎梏,當企業勝負手從單純的價格博弈轉向招標文件的精準解讀能力,這些細節共同勾勒出行業競爭規則的重構軌跡。
高頻投訴背后的行業激變
黑龍江市場上演的這幕商戰,是全國醫療設備產業激變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2025年醫療設備更新浪潮下,全國超千億資金涌入市場,引發企業生存權爭奪戰:
政策催化市場放量:中央財政對東、中、西部地區設備更新補貼高達85%、90%和95%,僅2025年前3月全國審批金額突破803億元。
價格戰觸發激烈博弈:黑龍江集采中32排CT安科ANATOM 64 Fit中標,中標單價跌至91萬元,較河南集采萬東TurboTom 3S PLUS的中標單價92.29萬,再降1.4%。
投訴成逆轉關鍵手段:四川1.5億元DR/CT采購因布萊斯特公司投訴“評標辦法設置不合理”而終止。
當利潤空間被壓縮至極限,技術參數成為攻防焦點,本次就是最好的印證。
行業警示:跳出投訴內卷的惡性循環
這種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不僅反映了行業當下的生存壓力,更暴露出潛藏的系統性風險—— 當技術參數的攻防演變為無序競爭的手段時,一場關乎行業生態的危機已悄然潛伏。
在此背景下,醫療器械企業亟需警惕“價格戰→參數造假→同行投訴→項目延期→成本轉嫁” 的毀滅性循環。
這不僅徒增巨額時間與信任成本,更將吞噬國家設備更新的戰略機遇。當資源耗費在“找茬式維權”而非創新研發,行業升級動力將被嚴重削弱。
破局之道在于轉向“技術深耕→合規投標→陽光交付→臨床滿意”的正向生態。
唯有堅守技術硬實力與合規底線,將資源投入真實價值創造,才能跳出內卷泥潭,真正抓住政策紅利,讓創新成果惠及醫療機構與患者,實現可持續發展。
監管升級:構筑招投標新規則防線
面對投訴激增,各省緊急構筑規則防線:
黑龍江設立投訴紅線:12個月內三次以上投訴查無實據者,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惡意虛假投訴者禁入采購市場1-3年。
河北細化十一類可質疑情形:覆蓋從采購文件發布到評審標準合理性的全流程,壓縮灰色操作空間。
電子化招投標普及:河南、山東等地取消紙質標書,系統自動記錄操作痕跡,從源頭減少程序爭議。
監管效率同步躍升:湖南規定投訴3個工作日內啟動審查,30日內作出決定。吉林省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磁共振項目的二次成功維權周期,從質疑提出到廢標僅用15天。效率提升降低企業維權成本的同時,避免了企業陷入“勝訴卻錯過采購周期”的困境。
這場由技術參數引發的訂單爭奪戰,既是行業白熱化競爭的縮影,也倒逼監管體系與企業競爭邏輯加速迭代。在政策紅利與市場博弈的交織中,唯有回歸技術本質與合規運營,才能在醫療設備更新浪潮中贏得長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