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人工心臟龍頭Carmat面臨緊迫的財務危機,或將于本月底進入破產程序。根據6月20日發布的官方聲明,這家總部位于法蘭西島地區的醫療器械公司正面臨嚴峻的流動性挑戰,需在本月底前完成至少350萬歐元的緊急融資,并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籌集總計約3500萬歐元資金(其中2025年12月底前需到位2000萬歐元)。公司管理層指出,當前歐洲中小型醫療科技企業普遍面臨資本寒冬,融資環境持續惡化。
Carmat公司的創立可追溯至2008年,由世界著名心血管外科醫生Alain Carpentier教授聯合歐洲航天局(ESA)工程團隊共同創立。其技術起源可追溯至1993年啟動的"人工心臟計劃",旨在突破傳統心室輔助裝置(VAD)的局限性,開發完全替代自然心臟功能的全人工心臟系統。歷經15年基礎研究,團隊攻克了生物材料相容性、能量效率及長期耐久性三大技術瓶頸,最終形成以仿生學設計為核心的技術路線。
作為Carmat的核心產品,Aeson系統采用革命性的"生理性脈動血流"設計理念,由雙心室腔室、鋰離子電池驅動的液壓系統及便攜式控制器構成。其技術突破體現在三個維度:
仿生材料科學:內腔表面覆蓋經專利技術處理的牛心包組織,結合磷酸膽堿聚合物涂層,使設備在臨床隨訪中展現出優異的抗血栓形成性能,顯著降低腦血管意外發生率。
自適應調節系統:內置多模態傳感器陣列實時監測血流動力學參數,通過自主開發的算法實現每搏輸出量的動態調整(40-70mL/次),更貼近自然心臟的Frank-Starling機制。
能源管理方案:采用模塊化鋰離子電池組設計,單次充電支持8小時持續運行,配合快速更換系統,確保患者日常活動半徑不受限。
目前Aeson已獲得CE認證,在歐盟獲批作為心臟移植前的過渡治療手段(Bridge-to-Transplant, BTT)。值得注意的是,該設備在法國、德國等中心的臨床應用中,已實現最長支持記錄達4.2年,顯著優于第三代VAD裝置的平均支持周期。在美國市場,Aeson正通過IDE臨床試驗推進,其早期可行性研究(EFS)階段已入組15例終末期雙心室心力衰竭患者,初步數據顯示6分鐘步行試驗距離較基線改善,且未發生設備相關嚴重不良事件。
盡管Carmat陷入經營困境,但全球人工心臟領域的技術競賽仍在加速演進。全球人工心臟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1年的19.8億美元增長到2028年的49.9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5.5%,反映出人工心臟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雅培、美敦力兩家企業占據了全球約90%的市場份額。自美敦力于2021年6月宣布停止銷售HVAD后,全球VAD市場已基本上由雅培的HeartMate 3壟斷。HeartMate 3是目前唯一同時獲得NMPA、歐盟CE、FDA三大認證的左心室輔助系統,于2017年獲得美國FDA批準進入市場,2024年7月25日獲得中國NMPA批準。
另外,加州BiVacor公司于2025年5月獲得FDA授予的"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其研發的TAH系統采用磁懸浮無軸承設計,體積與成人拳頭相當,具備植入式全機械循環支持能力。而行業先行者SynCardia(總部位于亞利桑那州圖森)正推進新一代完全植入式Total Artificial Heart研發,該設備將摒棄現有產品的體外電源驅動模塊,其CEO在醫療科技峰會上披露的臨床前數據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國內人工心臟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從2017年開始共有四款人工心臟在國內獲批上市,包括永仁心醫療(EVAHEART)、同心醫療(CH-VAD)、航天泰心(Heartcon)和核心醫療(Corheart 6)。
無論如何,當前資金鏈斷裂危機對Aeson的臨床推廣構成實質性威脅。根據2024年財報,公司研發支出占比達82%,資金缺口將直接影響正在進行的歐盟多中心POST-MARKET臨床隨訪研究(計劃入組300例)及美國關鍵性臨床試驗啟動。若無法在Q3前完成融資,這一人工心臟的龍頭或進入破產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