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起,藥耗追溯碼、醫保基金即時結算、醫療服務價格、醫保耗材目錄、設備帶量采購等多項新規將執行,規范化、創新性的醫療領域改革正在加速推進。
01
7月1日起,進入“無碼不結算”時代
6月30日,國家醫保局提示,7月1日起,買賣所有藥品都要掃“藥品追溯碼”,無碼醫保不結算。
根據國家醫保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藥品追溯碼在醫療保障和工傷保險領域采集應用的通知》,要求原則上,2025年7月1日起,銷售環節按要求掃碼后方可進行醫保基金結算,對此前已采購的無追溯碼藥品,列入“無碼庫”管理,暫可進行醫保結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醫藥機構都要實現藥品追溯碼全量采集上傳。
據觀察,耗材追溯碼的相關工作也在推進中。
自去年4月以來,國家醫保局就在全力開展醫保藥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應用工作。藥品耗材追溯碼相當于是藥耗的“電子身份證”,具有唯一性。追溯碼工作的鋪開,對于打擊假藥、回流藥或藥品耗材被串換銷售等問題,將有明顯助益。
今年,國家醫保局等八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醫保基金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其中,追溯碼就發揮了重要作用。相關部門以追溯碼異常線索為重要抓手,開展欺詐騙保和違法違規問題專項行動。
02
7-12月,醫保基金即時結算全面推進
根據國家醫保局發布的《關于推進基本醫保基金即時結算改革的通知》,從2025年7月到12月,將全面推進醫保基金即時結算工作。2025年要完成全國80%統籌地區實現醫保基金與定點醫藥機構即時結算改革。
醫保即時結算改革是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優化資金流轉、提升服務效率的核心舉措,也是今年醫保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旨在解決傳統“后付制”下醫療機構墊資壓力大、醫藥企業回款慢的問題。
國家醫保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300個啟動即時結算的統籌地區已累計撥付醫保基金3001億元,與此同時,29個省份的284個統籌地區已預付醫保資金763億元。截至5月6日,已推進即時結算的統籌地區達到77%,覆蓋定點醫藥機構36.18萬家,其中定點藥店20.70萬家,改革速度超預期。
03
醫院價格多地調整
放射檢查類、放射治療類、超聲類…
7月1日起,全國多地醫療服務價格新規將執行。
山東將執行器官移植、臨床量表評估、護理、綜合診查、放射檢查等5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新規。
江蘇將執行新版護理類醫療服務價格。
青海將調整放射檢查類、放射治療類、超聲類、綜合診查類、中醫特殊療法類、中醫骨傷類以及麻醉類共七大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
河北將規范放射檢查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落實醫療服務價格規范治理要求,將X線攝影成像、CT平掃、CT增強、MR平掃、MR增強、PET/CT局部、PET/CT軀干等7類項目價格調控到國家醫保局治理階段性預期目標范圍內。
此外,河南將于7月10日起執行新的護理類、中醫骨傷類、中醫特殊療法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
整體來看,此輪價格調整中,對以設備物耗為主或歷史價格偏高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予以下調,而對體現技術勞務價值或歷史價格偏低則予以增加。以服務產出為導向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新規范正在形成。
預計接下來,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還將繼續推進,新的服務價格將陸續落地。
04
貴州正式實施醫保耗材目錄
貴州省醫療保障局印發《貴州省基本醫療保險醫用耗材目錄(試行)》,該目錄將于2025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貴州綜合考慮醫用耗材的功能作用、臨床價值、費用水平、醫保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該省醫保政策的延續性等因素,以“國家醫保局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與代碼”為基礎,采用準入法制定《醫用耗材目錄》,實行“三級分類+通用名+材質特征”(15位編碼)管理,確保目錄規范、統一。
目錄內醫用耗材統一按乙類管理,先由參保人員個人自付一定比例的費用,再按基本醫療保險規定支付,先行自付比例暫按各統籌區現行政策執行。目錄內醫用耗材實行按類別、按碼對照支付,不區分企業。
目前,耗材支付管理正在持續優化。為轉變過去耗材編碼雜亂、不統一、不便于監管的問題,國家層面推進醫用耗材分類和代碼統一,并要求逐步實行醫保通用名管理。
按照計劃,“十四五”期間,各省應按準入法完成制定全省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醫用耗材目錄。對于通用名管理較為成熟的耗材類別,國家將逐步制定全國統一的醫保目錄,并逐步擴大國家目錄涵蓋的耗材類別范圍。
05
醫療設備帶量集中采購
浙江財政廳發布《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機關事務管理局關于印發<浙江省政府采購帶量集中采購工作指引(試行)>的通知》,指引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根據文件,采購需求客觀、明確且規格、標準統一的項目可以組織開展帶量集中采購。涉及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貨物和服務項目,匯總預算金額超過400萬元(含)的,鼓勵實施帶量集中采購。
帶量集中采購主要采用統采分簽模式,是指將不同預算單位已落實預算資金,需采購同一品目的貨物、服務,由牽頭單位合并需求后統一采購,不同預算單位再分別與中標(成交)供應商簽訂合同并各自支付資金。
鼓勵符合條件的市縣和部門探索統采統簽的集中采購模式。
目前,設備集采的擴圍趨勢已較為清晰。今年以來,規模性的批量采購在全國多地開展,設備采購的議價能力提升,整體價格逐步走低。此外,設備招標監管趨嚴,以往這一領域較多存在的灰色空間,長期來看將逐步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