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上交所官網披露,寧波健信超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信超導”)科創板IPO申請正式獲受理,擬募集資金8.65億元,用于擴產和技術研發。
這是今年科創板第3家獲受理企業,標志著國產高端醫療設備核心部件領域又一“硬科技”企業邁出資本化關鍵一步。
01
兩年蓄力,終迎曙光
健信超導成立于2013年,前身可追溯至2003年成立的寧波健信機械公司。公司專注磁共振成像(MRI)設備核心部件的研發與生產,主要產品包括超導磁體、永磁體和梯度線圈,占據MRI設備核心部件成本的50%。
官網部分產品
回溯其上市歷程,健信超導早在 2023 年 3 月便在寧波證監局完成輔導備案,由廣發證券擔任保薦機構。從輔導備案到受理申請,歷時兩年時間,期間公司經歷了技術迭代、市場拓展和合規審查等多重考驗。
此次 IPO 申請的受理,不僅是公司發展的重要節點,也是我國高端醫療設備核心技術自主化進程中的關鍵一步。
值得關注的是,健信超導成為 2025 年科創板第 3 家獲受理企業,這一成果凸顯了 "科創板八條" 政策對硬科技企業的支持效應持續顯現。
根據招股書披露,公司選擇適用科創板 "預計市值不低于 10 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 5000 萬元" 的上市標準。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4 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 3463.50 萬元、4873.47 萬元和 5578.39 萬元,呈現出穩健增長的良好態勢。
02
1.5T無液氦超導磁體,
破解“液氦困局”
作為全球最大的核磁共振磁體生產商,從2013年開始,健信超導研發團隊就將研究方向瞄準了“無液氦超導磁體”,歷時7年,投入上億元。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全球率先研發出“1.5T無液氦超導磁體系統”,一舉奠定了中國在全球無液氦超導磁體領域的領先地位。
眾所周知,傳統MR超導磁體在使用時需要液氦的浸泡,才能達到零下269℃的低溫。足夠低溫才會沒有電阻,磁場才能穩定。可氦被譽為氣體界的稀土,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不僅稀缺還易揮發,僅1升就價值近千元。
由于液氦資源稀缺,超導MRI對于液氦的消耗一直被人們重點關注。過去幾十年間,從液氦少揮發到液氦零揮發,超導磁體的技術一直在不斷進步。得益于技術的不斷突破,寧波健信核磁技術有限公司在全球率先研發出“1.5T無液氦超導磁體系統”,成功領跑全球無液氦超導磁體。
據該公司官網顯示,健信超導的研發團隊通過創新技術路徑,成功構建全固態傳導散熱體系:
結構設計優化:采用短腔式緊湊架構,結合特殊電磁場與低溫容器設計,將磁體長度控制在 150cm,同時實現 930mm 超大室溫孔徑,在提升患者檢查舒適性的同時,為梯度線圈等組件預留充足空間;
制冷技術革新:搭載高性能低溫制冷機,通過真空夾層裝配與航天級碳纖維材料應用,構建閉式循環低溫系統,徹底消除液氦消耗,實現 "零揮發" 穩定運行;
性能指標領先:憑借高端電磁場設計,磁體均勻度達到行業頂尖水平,兼具超導磁體的高場強性能與永磁體的易維護特性。
相比于用液氦的超導磁體,寧波健信核磁技術有限公司的無液氦超導磁體采用全固態傳導模式,既有超導磁體的高性能,也具備永磁體易維護的特點。
2021年11月,該公司研制的“1.5T無液氦超導磁體系統”被認定為國際首臺(套)產品。目前其“1.5T無液氦超導磁體系統”已進入批量生產,可供應下游磁共振生產企業,配套形成的無液氦超導磁共振也已經獲得NMPA批準。
此外,無液氦超導磁共振的出現不僅為醫院顯著降低了運營成本,更因無需配備失超管,使場地安裝要求大幅下降。這一特性使其成為復合手術室、移動磁共振及車載式磁共振場景的理想選擇。
在運輸過程中,也無需擔心液氦的消耗以及補充問題,為國產設備進軍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無液氦磁共振突破了體位檢查的限制,讓患者站立檢查成為可能,未來有望實現脊柱、盆腔及下肢在立姿、坐姿受力狀態下的精準成像。
03
全球TOP5的實力
據相關數據顯示,全球MRI市場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24年市場規模約為72億至81.4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將達108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4.5%-6.1%)。
中國市場增速顯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2年市場規模為118億元人民幣,預計2025年將以12%的CAGR增長至155億元,主要受益于國產替代加速和政策支持。
到2031年,全球MRI設備銷售額預計達83億至114億美元(不同機構預測差異因統計口徑不同)。
而作為傳統超導磁共振主要核心需求之一的液氦,在近年接連敲響了短缺的警鐘,我國液氦自給率不足 10%,長期受制于進口。無液氦超導磁體的出現則很好的解決的這一問題,未來市場潛力巨大。
其 1.5T 零揮發超導磁體打破了歐美、日本廠商的壟斷,實現批量生產并切入 GE 醫療、聯影醫療等頭部整機企業供應鏈。
在代表行業未來趨勢的無液氦超導技術領域,公司獨創 “全固態傳導冷技術”,自主研發的 1.5T 無液氦超導磁體被浙江省經信廳認定為 “國際首臺(套)裝備”,奠定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在永磁體領域,健信超導更是占據全球主導地位。根據灼識咨詢數據,以裝機量口徑統計,2024年全球超導磁體前五名廠商依次為西門子醫療、GE醫療、飛利浦醫療、聯影醫療和健信超導。
憑借技術優勢,健信超導已與 GE 醫療、富士膠片、百勝醫療、聯影醫療等國內外知名 MRI 設備廠商建立緊密合作關系。
其產品對應的 MRI 設備超過 50% 最終銷往日本、歐美及新興市場,推動了磁共振技術的全球普及。公司通過海外子公司布局及液氦運輸專利技術,創新供應鏈模式,有效降低了海外市場的交付成本。
持續的高研發投入是健信超導技術領先的核心驅動力。2022-2024 年,公司累計研發投入達 7239.64 萬元,占營業收入的 5.86%。
截至 2024 年底,該公司擁有授權專利 83 項,其中發明專利 42 項,并建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創新平臺。董事長許建益因在超導磁體領域的突出貢獻,兩次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健信超導的IPO不僅是資本市場的里程碑,更是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破局”的縮影。通過技術創新,公司讓MRI設備從“貴族檢查”走向“平民化”,直接降低患者檢查費用,助力解決“看病貴”難題。此次 IPO 獲受理是新起點,健信超導將依托技術優勢鞏固全球領先地位,加速國產替代,推動 MRI 平民化,降低檢查成本,為 “健康中國” 建設注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