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1點鐘,市場終于等來了凱利泰的2024年年報!
和年報一起投擲下來的重磅炸彈還有一打高層辭職信,其中新董事長蔡仲曦從發布任命到辭職不過1天,堪稱A 股上市公司管理層“史上最快退位”。
01
利潤暴跌,股票停牌
2024年大幅虧損。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為9.85億元,同比上升3.0%;歸母凈利潤虧損1.06億元,同比下降193.8%;扣非歸母凈利潤虧損6531萬元,同比下降205.9%;經營現金流凈額為1.58億元,同比下降42.5%;EPS(全面攤薄)為-0.1472元。
凱利泰透露,大幅虧損主要因為受集采影響,對部分庫齡較長滯銷的存貨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以及在融資環境惡化的情況下,計提了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導致合并報表利潤總額減少2.26億元。
然而,審計機構眾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鑒于凱利泰未完整披露關聯方關系和關聯方交易,以及無法對凱利泰期末公允價值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等情況,對凱利泰2024年度的財務報表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對凱利泰2024年12月31日的內部控制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由此凱利泰公司股票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根據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股票簡稱由“凱利泰”變更為“ST凱利”。
同時,凱利泰股票將自4月30日開市起停牌1天,于5月6日開市起復牌。
02
高管“閃電”離職創紀錄
凱利泰一口氣發布了多位高層因個人原因于4月28日申請辭職的公告,包括新董事長蔡仲曦、新總經理夏天,以及獨立董事張斌。
此刻,距離凱利泰3月20日選出新一屆董事班子過去僅一個多月,距離凱利泰于4月29日凌晨對外公布新董事長及總經理人員名單過去僅1天。
并且由于凱利泰原董事長袁征及原總經理王正民均在董事選舉中落選,且根據年報內容,袁征和王正民分別于3月18日、4月17日離任。
凱利泰目前已經陷入“群龍無首”的尷尬局面。
03
內斗白熱化
此前的3月14日,袁征實控的上海欣誠意起訴了凱利泰,上海欣誠意為凱利泰的第二大股東,“董事長起訴自家上市公司”一時之間還上了行業“熱搜”。
該訴訟原本定于4月25日開庭,但就在開庭前兩日,凱利泰從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處收到欣誠意的撤訴通知,這起股東告自家公司的“鬧劇”暫時收場。
據公開資料,凱利泰是由秦杰、袁征和李廣新三人在2005年創立,2005年3月至2022年6月,袁征一直在凱利泰任董事、總經理等職務。2018年12月以來,袁征又擔任凱利泰董事長,至今已是第7個年頭。
2012年凱利泰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后,將外延式并購作為長期發展戰略舉措,2020年曾達到歷史最高股價31.17元/股。
在技術方面,凱利泰率先在國內實現了順應性椎體擴張球囊導管的國產化,填補了當時國內的空白,該產品通過自主研發突破了美敦力、強生等外資企業的技術壁壘,大大降低了產品價格,一經推出便迅速占領了市場。
據悉,凱利泰產品已經覆蓋了國內數千家二級以上醫院,主營產品暢銷國內市場。產品屢獲國家級殊榮,與此同時,凱利泰產品也陸續獲得了歐盟CE認證、美國FDA 510K認證與日本厚生省認證,憑借著過硬的質量走出了國門,在眾多歐美等發達國家臨床應用,實現了規模化銷售。
然而如今凱利泰的光芒已經全被內斗之亂所掩蓋。
目前凱利泰內部兩大陣營針鋒相對,權力爭奪進入白熱化。
兩大陣營分別是由第一大股東涌金控股和第三大股東凱誠君泰組成的“涌金系”以及由原董事長袁征實控的第二大股東欣誠意。
雙方曾就董事長選舉、回購權行使、獨立董事張斌的罷免以及董事會秘書兼證券代表人選的聘任上數次爭鋒相對,掐得“你死我活”。
內斗消息引發資本市場恐慌,2025 年 4 月 29 日股價下跌 5.84%,年內累計跌幅達 38%,市值較歷史高點蒸發逾 60%。機構投資者加速撤離,2024 年四季度主力機構持倉減少 1.08 億股,基金凈減倉 25 家。
如今,蔡仲曦等人已經宣布辭職,無疑又將拉開凱利泰新一輪管理層爭奪戰的“序幕”。凱利泰表示,將盡快完成董事的補選、董事長的選舉,以及盡快完成總經理的聘任工作。
在骨科集采的行業變革期,同為國產龍頭的企業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生存姿態:有的埋頭深耕以圖破局,在產品迭代與成本管控中錘煉競爭力;而凱利泰卻深陷內斗泥沼,股東博弈、管理層動蕩與戰略失焦交織成困局。
這家曾以國產替代打破海外壟斷的行業標桿,竟因持續內耗而元氣大傷,從引領者到被市場審視的轉變,著實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