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供應鏈與市場格局正在被重塑。醫藥領域,四大頭部藥商過去一年的業績表現一定程度上也展現了當前醫藥行業新的革新方向,醫療器械領域在今年該如何進化?或許從中也能預知一二。
四大家醫療器械業績PK
三家皆有增長
企業總體營收方面,根據四家2024年年報顯示,2024年,國藥控股營收達5845.08億元,同比下降2.02%;上海醫藥營收達2752.51億元,同比增長5.75%;華潤醫藥營收達2576.73億元,同比增長5.3%;九州通營收達1518.10億元,同比增長1.11%。
四家里國藥控股依然占據絕對體量優勢,但增速出現小幅下滑,上海醫藥、華潤醫藥、九州通增幅都為個位數,其中上海醫藥增幅最高。
凈利方面,2024年,國藥控股歸母凈利潤為70.50億元,同比下降22.14%;上海醫藥歸母凈利潤為45.53億元,同比增長20.82%;華潤醫藥歸母凈利潤33.51億元,同比下降13.10%;九州通歸母凈利潤為25.07億元,同比增長15.33%。
在歸母凈利潤總量方面,國藥控股依然占據絕對優勢,是上海醫藥和九州通之和,其中上海醫藥和九州通保持兩位數增長態勢,其中上海醫藥增速最顯著,九州通從2023年的個位數增幅變為兩位數增幅。
醫療器械業務板塊,2024年,國藥控股實現1179.15億元營收,同比下降9.44%;上海醫藥實現442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0.50%;華潤醫藥實現334億元營收,同比增長5%;九州通實現338.87億元營收,同比增長3.26%。
可以看出,器械方面國藥控股依然體量優勢明顯,高于其余三家之和;但增速方面,國藥控股出現負增長,上海醫藥、華潤醫藥、九州通皆有不同程度增幅。
02
● 國藥控股:合規驅動渠道優化,增值服務釋放新增量
2024年國藥控股器械分銷業務收入1179.15億元,同比下降9.44%,占總營業比重19.41%。器械分銷業務經營溢利率為2.25%,較上年同期下降1.23個百分點。
從年報披露來看,國藥控股醫療器械板塊業務收入有下滑,品類結構有所變化。
1)流通環節利潤空間持續承壓:
國控表示,2024年內國家層面及省際聯盟組織的冠脈支架、脊柱類、骨科創傷類等器械品類帶量采購常態化推進,加速行業向合規高效運營,供應鏈結構進一步扁平化。器械分銷板塊收入占比同比下降1.68個百分點,達到19.41%。
隨著醫藥行業合規監管常態化推進,不合規銷售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醫保資金使用效率有所提升,器械類產品的入院合規性審查趨嚴,導致醫療設備入院速度放緩,行業增速有所下降。
2024年,國家醫保局持續推進耗材集采提質擴面,第五批國采中標產品價格降幅較大。第四批國采于2024年6月落地,平均降幅達到70%,骨科耗材集采常態化推進,流通環節利潤空間持續承壓。報告期內,國藥控股受到行業監管和財政貼息政策下設備采購項目減少以及高毛利防疫物資驟減產生的比較基數影響,器械分銷板塊收入規模同比下降。
2)入院品類結構變化,耗材增長、設備及IVD放緩:
品類結構方面,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1-8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出院人次同比增長6.5%,臨床手術需求依舊活躍,帶動了本集團耗材類業務的增長。伴隨醫藥行業合規監管深入及“醫保飛行檢查”的全面實施,醫院對于醫療設備、體外診斷試劑(IVD)采購合規監管進一步加強,醫療設備及IVD產品入院速度顯著放緩,相關品類收入下降幅度較大。
3)優化終端結構,積極推進創新服務轉型:
國控表示,將迎合行業合規監管需求,堅持合規經營,著力于增強上游廠商的業務承接能力及下游終端的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直銷業務占比,逐步下調調撥業務占比,聚焦醫療機構終端直銷業務,不斷優化終端結構,強化產業鏈上下游滲透力和服務粘性,力求在轉型過渡的關鍵期鍛造核心競爭力。同時持續提升終端服務能力和覆蓋規模的同時,積極推進創新服務轉型,加強器械SPD業務的拓展。
截至2024年末,國控已在30個省份積極拓展覆蓋各類醫療機構的器械智慧供應鏈項目,項目數量較2023年末總計新增337個,其中,SPD項目新增110個,單體醫院集中配送項目新增217個,醫聯體、醫共體集中配送項目新增10個。
● 上海醫藥:進一步拓展器械SPD戰略功能
2024年,上海醫藥器械大健康業務實現銷售442億元,同比增長10.5%,器械業務占總營收比重16.06%。
在器械業務板塊,上海醫藥已經連續三年保持增長。據平安證券披露,上海醫藥成功建設了300多個院內供應鏈服務(SPD)項目,通過整體投入、系統投入、設備投入和人員投入等多種形式,為129 家醫療機構提供服務。
上海醫藥表示,2024年公司進一步拓展器械SPD戰略功能,打造專業標桿新模式。
● 華潤醫藥:持續夯實業務基礎,提升器械項目運營能力
2024年華潤醫藥醫療器械板塊保持增長,實現334億元營收,同比增長5%,占總營收比重12.96%。
新增25個SPD終端服務項目,SPD集配收入同比增長20%,進一步提升了器械業務院內物流精益管理能力。積極開展產品引進,報告期間內統談引進9個總代理產品。
加強骨科、介入、IVD診斷試劑等專業能力打造,加快優化專業線業務布局,骨科業務實現行業領先,同時已建立全國供應鏈及服務一體化平臺,在各省設立骨科專業分倉超過100個,打造華潤醫療器械智慧骨科運營平臺;與多家國內外知名廠家建立合作,承接美國愛爾康產品多省業務。
在醫療裝備和器械領域,華潤醫藥完成對南格爾的收購,交易后持有南格爾約72%投票權,實現對南格爾并表,南格爾為全系統提供輸采血設備、耗材和藥品的制造商,位列國內采漿設備與耗材龍頭。
● 九州通:OTC、醫療、服務及 OEM 業務同步發展
2024年九州通醫療器械板塊實現338.87億元營收,同比增長3.26%,同樣保持連續三年增長,器械板塊營收占總營收比重22.32%,是四大藥商中比重最高的一個。
此外,醫療器械工業及 OEM 業務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 1.30 億元;醫療器械總代品牌推廣業務實現銷售收入 84.98 億元。
九州通表示,2024年OTC、醫療、服務及 OEM 等業務同步發展,銷售規模穩居行業前列。
1)OTC業務發揮醫療器械全品類全渠道優勢:
OTC業務方面,公司旗下醫療器械集團擁有豐富的上游及全品類、全渠道覆蓋,與魚躍、歐姆龍、三諾、穩健、可麗藍、可復美、杜蕾斯等全國知名品牌達成戰略合作,發揮九州通醫療器械全品類全渠道優勢,通過 500? 的專業營銷團隊,為上下游提供全鏈條的閉環服務。同時,公司落實“藥械融合”計劃,進一步提升公司醫療器械 OTC 業務的市場覆蓋率。
品種引進方面,九州通已代理了強生、雅培、費森尤斯(血透)、理諾琺、羅氏及麥默通等國際知名品牌的 1,287 個品規,涵蓋了 11 大廠家 15 條產品線,其中銷量過億品規達 20 個。
2)精耕高值耗材專業賽道,全力發展醫療設備銷售業務:
醫療業務方面,醫療器械集團精耕大外科、血管介入、骨科、IVD、護理耗材、醫療設備及其他高值耗材等專業賽道,與全球 60%以上百強跨國企業、國內 80%以上百強工業企業開展業務合作,包括美敦力、上海微創、BD 醫療、愛爾康、波科、舒萬諾、飛利浦、東軟、邁瑞等醫療器械供應商。
醫療設備更新政策下,九州通表示,業內預測,第一批醫療設備更新預計將拉動 600 億元醫療設備采購規模,公司正在搶抓這一難得機遇,全力發展醫療設備銷售業務。2025 年,醫療器械集團已中標湖北省人民醫院腦機接口康復訓練系統、經皮二氧化碳及血氧檢測系統采購。
3)持續推進SPD迭代優化,AI技術優化骨科供應鏈
專業服務業務方面,醫療器械集團持續推進醫療物資數字化供應鏈 SPD 系統、骨科嫦娥智慧服務平臺等專業醫院服務體系搭建,實現 SPD、骨科嫦娥、圍關節術后康復等系統的持續迭代優化。
AI醫療創新也在持續推進。九州通醫療器械集團從骨科供應鏈業務切入,與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研發骨科嫦娥智慧服務平臺,將 AI 大模型先進技術應用于骨科醫療器械雙向物流這一復雜場景中,打通骨科手術器械產品出庫、使用、消耗確認全流程,實現從手術報臺訂單到掃碼出庫、物流配送、數字簽名收貨、AI 識別消耗、清點消耗回庫、手術結算等環節的訂單全程追蹤,達成一體化業務閉環的全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