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九安醫療跨界賣小米汽車
并非沖動決定
7月7日,九安醫療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新零售業務主要涉及小米專賣店、小米人車家融合店及小鵬汽車店,電子類產品、新能源汽車等主流產品的銷售均有覆蓋。
一個醫療器械公司去賣新能源汽車,如此布局難免被懷疑有“不務正業”之嫌。針對投資者關于“是不是不看好醫療相關業務的發展”的提問,九安醫療回應稱,持續看好家用醫療器械市場的長期未來前景,以及市場需求的穩定性。
據悉,新零售業務板塊是九安醫療一個相對獨立的業務單元,由部門自主獨立決策,截至2024年末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43%。
九安開賣新能源汽車并非臨時上馬的“蹭熱度”。早在2022年,九安醫療就接連購入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和蔚來汽車的股票,合計投入資金約3.5億元。據2024年中報顯示,九安醫療又增加了特斯拉的投資。
近些年,為拓展新零售業務渠道,九安醫療又新設電子科技公司、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等主體。換言之,在汽車銷售領域,九安醫療不是新秀,而是有深厚資本背景和完整銷售網絡的老兵。
02
10年合作
小米與九安和平分手
九安與小米的合作更是由來已久。
2014年,小米2500萬美元入股九安醫療iHealth,持股共計20%。依托小米“線下+線上”的新零售體系,彼時外貿見長的九安醫療,在2016-2017年實現了iHealth產品國內收入占比快速躍升。
但隨著九安醫療業務重心轉移,以及小米健康生態自建能力增強,雙方的協同需求開始逐步下降。
2025年2月,九安醫療發布公告,全資孫公司九安香港將以4591.05萬美元的價格,收購小米投資持有的iHealth 20%的股權。交易完成后,九安醫療將對iHealth實現完全控股。
圍繞此次資本分手,坊間流傳著各種猜想。從業績表現來看,iHealth屬于優質資產,根據九安醫療2024年財報,在營收同比下降19.77%的大前提下,iHealth系列產品貢獻了約22.50億元的營業收入,成為公司業績的重要支撐。
雖然小米在交易中凈賺超2000萬美元,從iHealth目前的凈資產來看,小米此次投資本質上屬于折價退出,但從近期釋放出信號可見,雙方的關系并未如傳言般受到影響。九安選擇“買斷”iHealth,也許是抓住低成本收購的絕佳窗口期,為自身業務布局增加更多籌碼。
03
暴富后的迷茫
九安醫療能否重返神壇?
疫情期間,九安醫療靠著抗原自測試劑盒在美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股價也一路飆升,巔峰的時候直接躋身MDDI的全球醫療器械公司百強榜TOP30,僅次于老牌巨頭邁瑞醫療。
然而特殊時代造就的風口已經結束,2023年九安醫療營收32.31億元,同比下降87.72%;歸母凈利潤12.52億元,同比下降92.19%。
2024年,九安醫療仍未完全擺脫營收下滑頹勢,但正如上文所說,其iHealth系列產品表現亮眼,依托約22.50億元的營收驅動九安醫療的歸屬凈利潤同比增長33.33%。
在今年2月的交易結束后,九安醫療對iHealth再度實現完全控股,意味著利潤池將進一步增厚。此外,在獨占決策權后,九安能更快響應市場,爆品研發和海外渠道搭建有望提速。
但盡管如此,在檢測收入斷崖下滑、糖尿病業務尚未扛鼎的當下,九安醫療身上仍然背著沉重的業績增長壓力。
從短期來看,汽車銷售或能成為短期變現方式,且倘若“人車家融合”模式跑通,早早入局的九安醫療還有望開辟車載健康監測等新藍海。渠道副業能否轉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靜待市場在未來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