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進入全面執行期,醫院收費進入新階段。
01
北京將啟動三類醫療服務價格調整:
中醫針法類、護理類、放射檢查類
近日,北京市醫保局和人社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調整及新增常規針法等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和相關政策的通知》,對中醫針法類、護理類、放射檢查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調整及新增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規范。
根據通知,北京將規范“常規針法”等10項中醫針法類、“特級護理”等22項護理類、“X線攝影成像”等26項放射檢查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及相應加收、擴展項目,制定除基本物耗以外的可收費醫用耗材價格政策;調整“腸內營養灌注”等11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和可收費醫用耗材價格政策;新增“醫學3D建模(神經血管)”等10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制定“高位肛漏 /肛癰虛實掛線術”等5項已立項新增醫療服務項目統一價格;同步廢止“金針治療”等549項現行相關醫療服務價格項目。
在北京之前,廣東省也已發布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調整規范,范圍覆蓋綜合診查類、超聲檢查類、中醫針法類、中醫骨傷類和中醫特殊療法類、泌尿系統透析類等,擬定項目全省最高限價。
各項目落地進度方面,根據國家醫保局消息,6月底前,放射檢查項目立項指南會在各個省會落地;輔助生殖、口腔種植,所有省份都已經落地;器官移植、臨床量表、中醫外治護理等學科的立項指南,多半省份已經落地。
目前,調價行動正在全國展開。國家醫保局24日發布通知,進一步強化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責任,優化醫療服務價格管理流程,明確將持續更新全國醫療服務價格“一覽表”,引導各地做好橫向比較和區域協同。
據賽柏藍器械不完全統計,山東7月1日起將執行器官移植、臨床量表評估、護理、綜合診查、放射檢查等5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新規;江蘇規范整合了現行護理類和產科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其中護理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將于7月1日起執行,產科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正在公示階段;湖南省醫保局組織規范調整現行泌尿系統透析類項目21項,并初步擬定了相應價格,同步廢止13個現行項目;福建7月1日起執行護理類、外照射治療(重離子放療)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四川6月30日起啟動首輪調整省管公立醫療機構共計296項醫療服務價格;青海7月1日起調整放射檢查類、放射治療類、超聲類、綜合診查類、中醫骨傷類、中醫特殊療法類、麻醉類等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及醫保支付類別。
02
醫療服務價格體系全面重塑
倒逼醫院擺脫“以檢養醫”
我國醫療服務價格長期以來實行各省屬地化管理模式,地區間在價格項目的數量、內涵和顆粒度上存在顯著差異,這不僅加重了醫療機構的計費負擔,也加劇了醫保基金浪費和患者的就醫負擔,同時無法兼容新技術的臨床應用。
在全國調價行動之下,長期存在的"同項不同名、同名不同價"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從而規范醫療服務收費行為,優化醫療收入結構。
6月24日,國家醫保局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關于優化醫療服務價格管理流程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醫療技術進步程度、各方承受能力等實際情況,兼顧省際間比價關系,加強區域間橫向比較,協同保持合理比價。嚴禁在醫藥費用增速過快或醫保基金收不抵支等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仍開展增支性調價。
觀察發現,多地區在價格上設置了最高指導價,明確“不得上浮,下浮幅度不限”。
此次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并非一味降價,而是強調有“降”有“升”。降低設備物耗占比為主、費用影響大的檢查檢驗類項目價格,如已有部分省份將CT檢查價格下調至200元左右、磁共振檢查價格降至500元左右。
對于一些價格長期處于低位,但技術勞務價值高的項目進行價格上調。如廈門市廈門市將腎移植手術的醫療服務價格由9000元提高到11700元,漲幅達30%,而漲幅的大部分仍然是由醫保基金來支付,患者的自費負擔并沒有增加多少。
除此以外,此次改革還對新技術進行支持和傾斜。如為人工心臟、腦機接口、質子放療等前沿醫療裝備開辟價格通道。其中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整體費用從百萬元降至70萬元;放射檢查類立項指南統一新增質子放療、重離子放療、硼中子俘獲治療等價格項目,促進高端治療設備臨床轉化,目前浙江等地率先落實執行,同時設置療程費用封頂;腦機接口技術首次明確收費路徑,設立侵入式植入費、非侵入式適配費等項目的標準化定價;泌尿系統疾病治療項目新增"人工尿道括約肌裝置置入""人工尿道括約肌裝置去除""人工尿道括約肌裝置更換"等價格項目。
同時,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也將重塑醫療機構收費路徑依賴,糾正長期以來我國醫療服務價格體系中存在的"重物耗、輕勞務"“重設備,輕技術”的收費偏差,引導醫療機構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根據安徽日報報道,安徽省淮北市落地放射檢查立項指南,每年可節省費用352.65萬元;同步聯動試劑集采成果,對性激素、糖代謝等12個檢驗項目價格平均下調8%,每年可節省費用117.27萬元。通過“擠水分”式降價,倒逼醫院擺脫“以檢養醫”路徑依賴,推動醫療資源向高技術勞務領域傾斜。
調整后全市公立醫院年增收463.6萬元,有效調整“重設備、輕技術”的畸形醫療服務價格結構,合理確定人員支出占醫療機構支出比重。
觀察來看,此次全國范圍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將通過價格杠桿“四兩撥千斤”的方式,撬動整個醫療體系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