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心航路醫學科技公司重磅宣布完成6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此次融資由美團龍珠基金與禮來亞洲基金(LAV)聯合領投,老股東龍磐投資更是超額跟投。
本輪融資不僅是該公司繼2023年8月近2億元A輪融資后的又一次市場化超募,更是2023年以來國內一級市場醫療器械領域最大規模的單筆市場化融資之一,成為行業焦點事件。
作為全球首個實現“五維心臟電生理標測技術”的創新企業,心航路醫學始終深耕房顫治療領域。據悉,本輪融資將被高效投入到核心產品研發、臨床試驗推進及全球化技術布局中,有望加速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打破外資長期壟斷的市場格局,為行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回溯企業發展歷程,心航路醫學成立于2020年,由一支匯聚中美資深電生理專家的團隊創立。公司總部扎根廣州,同時在美國加州爾灣設立全資研發子公司,構建起跨地域的創新研發網絡。
01
電生理夢之隊集結
CEO馮君擁有20年電生理行業深厚經驗,是中國電生理行業唯一同時從事過電生理技術推廣,電生理產品分銷和直銷推廣,并進行電生理自主創業的資深專家;
CSO Graydon Beatty是國際頂尖專家,擁有40多年心臟三維標測系統、心內導管導航和導管消融療法等心臟電生理領域的技術開發經驗,曾主導開發圣猶達EnSite系統;
CTO朱敏擁有超過15年電生理源標測算法的研發經驗。朱敏博士曾任Acutus的首席應用數學家和算法總監,是第二代非接觸式電生理標測系統的聯合發明人。
這樣的豪華陣容,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02
錨定信念,逐鹿藍海
與眾多心臟電生理創業公司不同,心航路醫學自創立伊始,便錨定房顫治療中的核心難題——房顫電生理機制的標測。
通過深入研究,揭示房顫電生理機制,為臨床電生理醫生開展精準導管消融提供科學依據。公司致力于打造下一代房顫治療產品,并構建起集“磁電導航+五維標測+立體PFA消融”于一體的一站式房顫治療解決方案。
從市場前景來看,電生理領域是心血管介入領域規模最大的細分賽道。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心臟電生理手術量達105.41萬例,預計到2025年將攀升至212.92萬例。與此同時,2021年全球心臟電生理器械市場規模為70.13億美元,2025年有望達到144.91億美元。
而中國本土電生理市場同樣潛力巨大,2021年市場規模為65.80億元,2017 - 2021年復合年增長率達28.36%;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157.26億元,2021 - 2025年復合年增長率為24.34%。
心航路醫學憑借其創新技術與產品,在這片蓬勃發展的市場中極具競爭力,有望占據重要市場份額。
03
五維標測 “黑科技”,“卷”出新高度
在技術層面,房顫消融治療的關鍵在于精準干預異常電傳導病灶,個體化消融策略已成為突破療效瓶頸的核心路徑。
心航路醫學積極致力于突破傳統“標準術式”的局限,大力推廣以患者特異性電生理特征為核心的個體化消融策略,為患者提供更精準、高效的治療方案。
在過去近30年里,真正被醫生廣泛接受并在臨床上普遍用于指導房顫消融手術的三維設備屈指可數,僅有強生的Carto系統、雅培(圣猶達)的EnSite系統、波士頓科學的Rhythmia系統以及Acutus公司的AcQMap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EnSite系統和AcQMap系統均由心航路醫學CSO Graydon Beatty博士帶領團隊研發成功。相較于這些傳統三維標測技術,心航路醫學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將時間維度創新性地納入心臟電信號分析系統。
心航路醫學的DePolar系統通過重建心臟動作電位,首次實現空間與時間的深度關聯,開創了“五維標測”技術。
DePolar系統不僅能精確標測“除極”過程,還可同步追蹤“復極”過程,在呈現心臟三維空間信息的同時,引入“除極時間”和“復極時間”兩條時間軸。
這一全球獨創的“五維(三維 + 兩個時間軸)”心臟電生理標測技術,讓臨床電生理醫生能夠更深入剖析房顫機制,從而優化個體化消融策略,顯著提高房顫消融成功率。
截至2024年12月,心航路醫學在技術研發與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成績斐然,已累計申請國內外各類核心技術專利76項,獲得授權47項;累計提交境內外商標注冊申請94項,獲批注冊51項。
從美國南加州的共享辦公室起步,到如今擁有橫跨中美兩地的研發中心;從白板上的技術構想,到實現手術室里的臨床閉環,心航路醫學僅用三年時間,便以“讓房顫消融更安全更簡單”為使命,打造出全球首個整合磁電雙定位標測與脈沖電場消融(PFA)的房顫治療全鏈條解決方案。
04
政策撐腰,資本站臺
在市場層面,中國電生理市場前景廣闊,伴隨《“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等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國產高端器械步入黃金發展期。
心航路醫學選擇從技術難度極高的房顫治療領域切入,其五維標測系統不僅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更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實現“時間軸動態標測”,這一創新被行業視為電生理技術從“靜態導航”邁向“智能決策”的關鍵轉折點。
在資本層面,繼2023年A輪融資后,禮來亞洲基金與龍磐投資持續加碼,美團龍珠基金則首次深度布局高端醫療器械賽道。
美團龍珠近年來從消費賽道向硬科技領域轉型,其豐富的本地生活資源或將為心航路醫學的商業化進程提供有力渠道支持;禮來亞洲基金依托全球醫療網絡,能夠加速產品的海外臨床合作。
正如龍磐投資創始合伙人余治華所言,心航路的技術“不僅填補國內空白,更有望重塑房顫治療的國際臨床標準” 。
從五維標測技術的重大突破,到6億元巨額融資,心航路醫學的成長歷程深刻折射出中國醫療科技創新的深層變革。
當資本、技術與政策形成強大合力,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正加速實現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角色轉變。在房顫治療這一關乎數千萬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領域,一場由中國企業主導的技術革命,已然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