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國家醫保局召開醫保部門“保障人民健康賦能經濟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4年我國醫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結余,醫保基金安全可持續。
2024年醫保基金初步匯總數據顯示:
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總收入3.48萬億元,同比增長4.4%。
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總支出2.97萬億元,同比增長5.5%。
全國醫保統籌基金當期結余0.47萬億元,統籌基金累計結存3.87萬億元。
同時,基金共濟效能進一步增強,門診保障、生育醫療保障取得新進展。全國基本醫保門診結算達到67億人次,同比增長19%。生育保險基金待遇支出1432億元,同比增長33.9%。
2024年全國共追回醫保基金275億元
國家醫保局基金監管司司長顧榮在今日在京召開的國家醫保局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4年,國家醫保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決看護好人民群眾的“治病錢”“救命錢”,不斷加大基金監管力度,堅持零容忍、出重拳,嚴厲打擊欺詐騙保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構筑起“利劍高懸、監管常在”的高壓態勢。
一是強化檢查懲處力度。2024年,全國共追回醫保基金275億元,查實欺詐騙保機構2008家,聯合公安機關偵辦醫保案件301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0741名。一批欺詐騙保機構被解除或暫停協議,并移送公安、紀檢等部門立案調查,真正架起監管的高壓線。
二是強化大數據監管。研究開發一系列管用有效的大數據監管模型,為飛行檢查、打擊欺詐騙保、精準監管提供有力支撐。全年通過“異常住院”“倒賣醫保藥品”等模型追回醫保資金近6億元,通過“男女檢查、男女用藥”“糖化血紅蛋白”等大數據篩查線索追回近1億元,通過智能監管子系統,挽回醫保基金損失31億元。積極推進藥品追溯碼監管應用,開啟“碼上監管”新階段。
三是強化行業自律。堅持寬嚴相濟的理念,壓實定點醫療機構主體責任,梳理制定問題清單,幫助醫療機構開展自查自糾,主動自覺規范醫保基金使用行為;壓實定點零售藥店主體責任,廣泛組織醫藥企業和藥店參加藥品追溯碼監管應用懇談活動;壓實醫務人員主體責任,建立定點醫藥機構相關人員醫保支付資格管理制度,通過“駕照式記分”,引導相關人員自覺管好手中“一支筆”。
四是強化社會監督。首次召開社會監督暨舉報獎勵大會,首次公開發放20萬元最高獎勵,凝聚全社會力量共同守護醫保基金安全。
藥價虛高既是價格問題
又是腐敗問題
“怎么持續通過集采擠出藥耗價格虛高水分,既反醫藥領域腐敗,又減群眾負擔?”在今天舉行的國家醫保局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針對醫藥領域反腐敗問題向國家醫保局提問。
對此,國家醫保局價格招采司司長丁一磊表示,在媒體播放的醫藥領域反腐視頻,深刻指出了部分藥品價格虛高的重要根源。這些涉案人員的現身說法說明了藥價虛高既是價格問題,又是腐敗問題,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丁一磊表示,集中帶量采購就是針對這樣的行業現象,擠出藥耗價格虛高水分、減輕群眾負擔、凈化流通環境的作用,概括起來是四個方面。
一是集采阻斷灰色空間。集中和帶量這兩個關鍵操作,跳開了代理商環節,醫院公布采購量,生產企業公開競爭,中標企業藥品直接進醫院,按照醫院預先報量銷售。企業一次集采中標,就可實現進入全國或地區大批醫院和規模化銷售,不需要代理商這個環節再去逐個醫院的進院和維護。集中帶量采購讓藥品銷售的核心競爭力由水面下的灰色操作轉變為陽光下的公開競爭,由此形成了藥價降低的主要空間。
二是集采遵循市場規律。集采非新藥,新藥不集采,集采的藥品耗材是有多家企業生產的,在產能大于需求的前提下,生產企業爭取交易機會,且尊重供求關系是商品領域普遍規律。從醫保的角度來看,希望競爭激烈度保持在合理范圍,但這需要行業自身走到差異化發展道路上,主動避免在同一種成分、同一個靶點上過度重復立項,避免加劇供大于求,醫保部門愿意看到一個藥物由適量的企業生產,希望產能和需求基本匹配,不愿看到37家甚至50家企業同時生產一種藥物,產能數十倍、數百倍于需求,這種情況下,市場競爭的壓力必將把價格拖到谷底。
三是集采促進動能轉換。2024年醫保目錄新增了38種創新藥,給藥企極大鼓舞。這恰恰是因為集中采購節約基金留出來的空間,2018年以來,國家組織藥品帶量采購累計節省醫保基金4400億元左右,其中用于談判藥使用超3600億元。也就是說“老藥”集采省下來的錢80%用于創新藥,自助餐沒有降檔,而是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老菜品批量采購,且增加了很多新菜,集采充分發揮了減負擔、騰空間、促改革的動能轉換作用,符合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
四是集采符合民心民意。集采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在過去5年里,許多終身服藥的慢病患者負擔顯著減輕,許多收入不甚寬裕的群體也有能力負擔起更高級的藥物,更多聽障人士有條件用上人工耳蝸,更多老年人有意愿換上一口好牙。絕大多數患者歡迎集采,世界衛生組織也多次推介中國的做法,人民群眾的支持與信任是集采越走越穩的最大靠山。
“當然,也有少數群眾本著‘一分價錢一分貨’的樸素觀點,擔心降價后的藥品質量。”丁一磊表示,國家集采走過的5個年頭已經證明藥品質量值得信任。在此,也呼吁大家擦亮眼睛,虛高的價格原來就沒有形成企業利潤、沒有用在質量上、沒有用來研發創新藥,而是進入了中紀委專題片中腐敗分子家中的夾墻里。希望全社會共同形成藥價虛高部分堅決擠壓的共識和磅礴力量。
針對一些醫藥企業因商業賄賂等行為被各地醫保部門給予懲戒等問題,國家醫保局價采中心副主任王小寧表示,醫藥購銷領域回扣、帶金銷售等行為嚴重敗壞行業風氣,導致藥品耗材的價格被層層加碼,最終轉嫁到患者頭上,嚴重損害了群眾的切身利益。
針對這一情況,國家醫保局建立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這個制度根據法院判決或行政處罰認定的藥品帶金銷售和圍標串標等案件事實,開展信用評級、分級處置、信用修復等工作,促使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獲得合法收益。截至2024年底,評定失信企業735家,其中“特別嚴重”失信企業7家、“嚴重”失信企業40家、“中等”失信企業76家、“一般”失信企業612家。從實施效果看,多數失信企業能夠正視自身存在問題,主動采取降價等措施修復信用。這一制度對于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維護藥品耗材價格秩序、營造公平公正的醫藥采購交易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堅持嚴的總基調,進一步完善信用評價制度。對于向各級醫療保障部門和醫藥集采機構工作人員行賄,以及參與偽造醫療處方、檢測報告等文書資料,在集中帶量采購中圍標串標的醫藥企業,從重給予評級處置。
DRG/DIP付費基本實現統籌地區全覆蓋
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以來先后啟動了住院費用按病組(DRG)和病種分值(DIP)付費,目前DRG/DIP付費基本實現統籌地區全覆蓋,改革地區醫療機構行為更加規范,醫療服務效率提高,時間和費用消耗指數下降、平均住院日縮短,節省了患者就醫費用和時間成本,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增強,醫保基金總體保持平穩安全態勢,有效保障醫保基金群眾“救命錢”。
2024年,國家醫保局在廣泛聽取醫療機構意見的基礎上,對169個城市的1億多條病例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依托中華醫學會、中華口腔醫學會等學術團體充分開展論證,形成并發布了DRG/DIP2.0版分組方案,重點對重癥醫學、血液、免疫、腫瘤、燒傷、口腔頜面外科等13個學科,以及聯合手術、復合手術問題進行了優化完善,有效回應了臨床訴求,體現了“醫保醫療相向而行、協同發展”的價值導向。同時,醫保部門還明確要求地方建立完善特例單議、預付金、意見收集、談判協商和數據工作組等五大配套機制,促進醫療醫保改革協同。到去年12月,116個統籌地區已經提前上線2.0版分組方案,其余統籌地區也都完成了細化分組、數據測算等準備工作,今年1月初按時切換分組版本。醫療機構普遍反映新版分組更加貼近臨床實際,符合醫療機構發展需求。
在配套機制方面,70%以上的統籌地區建立了預付金機制,95%以上的統籌地區建立完善了特例單議、意見收集、溝通協商和數據工作組機制。特別是數據工作組,這是醫保部門自我加壓,提出的一項創新型工作,通過定期向定點醫療機構公開醫保基金運行、DRG/DIP付費等情況,主動“亮家底”,增進醫療、醫保理解互信。國家醫保局要求今年3月31日前,所有統籌地區的數據工作組都要投入實際運作,向醫療機構公布數據,也希望醫療機構能夠積極配合相關工作,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2.7萬余個藥品品規價格得到規范
目前,“四同藥品”價格治理目標已基本實現,總計規范了2.7萬余個藥品品規的價格。據悉,2024年,國家醫保局組織開展“四同藥品”(即同通用名、同劑型、同規格、同廠家藥品)價格治理,運用統計方法測算形成該產品具有代表性的價格水平,引導企業主動糾正、下調掛網高價。
今年將開展第11批國家藥品集采和第6批耗材集采
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醫保部門將持續深入推進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包括國家層面將在上半年開展第11批藥品集采,下半年開展第6批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并適時啟動新批次藥品集采。
同時將在地方層面開展具備專業特色的全國聯盟采購預計達到20個左右,包括中成藥、中藥飲片以及高值耗材等,預計2025年國家和聯盟組織開展的藥品集采品種將達到7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