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消息,小米繼續開啟新品預熱,在今晚的發布會上,不僅推出小米14手機、澎湃OS、小米手表S3等有多款引人矚目的旗艦產品,而且小米官方還特別宣布了一項備受期待的新品——小米腕部心電血壓記錄儀。
據介紹,小米腕部心電血壓記錄儀不僅支持血壓和心電監測,還支持全天心率血氧監測、夜間睡眠監測、壓力監測、呼吸訓練、皮膚溫度監測、女性健康等功能,官方宣稱為用戶帶來“更全面的健康守護”。
而在一個月前,華為召開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同樣公布了其在智能可穿戴領域的最新布局成果,華為WATCH GT4系列智能手表正式在中國面世,該款手表可支持PPG心率失常提示,在圈內引起巨大轟動。在手機領域已經取得巨大成就的華為,又在醫療器械行業不斷攻城掠地,構建護城河,同樣是手機巨頭的小米這次初次嘗試又會有怎樣的不一樣呢?
從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查詢得知,小米腕部心電血壓記錄儀由主機、表帶、氣囊、充電底座及手機APP軟件(發布版本V1)組成。產品適用于成人腕部單導心電數據的采集(不含自動分析、診斷功能),以及以示波法測量成人的血壓和脈率,其數值僅供臨床參考。該產品由龍旗電子(惠州)有限公司受托生產。
在此前的預熱中,小米首款血壓手表已經官宣通過中國二類醫療器械注冊,支持 ECG 心電采集和血壓記錄,配備高精度測壓組件,官方宣稱壓力精準度在土3mmHg內。此外,小米還宣布與北醫三院達成血壓健康管理戰略合作,正式向“更加專業的醫療健康領域”邁進。
小米腕部心電血壓記錄儀采用高端腕表設計,具有旗艦智能體驗,從官方公布的外觀圖來看,小米腕部心電血壓記錄儀保持了智能手表的精致外觀,形態輕薄的表盤并沒有因功能增加而變得臃腫,這種輕薄便攜設計也意味著小米首款血壓手表的使用幾率更高,更方便用戶在室內、室外等多場景下隨時對血壓脈搏心率等數據進行監測。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手表硅膠表帶的設計,顯得壯碩堅固有力,預計將集成充氣加壓功能,以確保血壓數據的準確測量。(表帶應該和華為同類產品類似,同時兼當測血壓時的充氣囊,三星、華米等血壓手表是光學方案,精度不一樣)。
該產品外觀采用圓形表盤設計,手表的血壓測量界面設計簡潔,清晰地呈現出測量數據,高低壓、脈搏數值一目了然,還以綠色、黃色、紅色區間不同色塊直觀展示血壓危險程度,一旦出現數據異常,醒目的紅色也能確保用戶第一時間進行分辨。
這款手表的最大優勢在于其隨時隨地的便捷血壓測量功能,甚至支持定時自動測量,這對于需要監測高血壓老年人的健康數據來說非常實用,有望減少突發狀況的發生。小米腕部心電血壓記錄儀的推出標志著小米在智能醫療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為用戶提供了更全面的健康管理工具。關于這款產品的售價信息,大家可以關注今晚舉行的小米新品發布會。
其實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經開始布局醫療健康領域。小米與九安醫療簽署投資協議,但并沒有在業內濺起水花,隨即九安醫療又陷入了連年虧損,小米第一次布局醫療健康領域不盡人意。直到2019年12月,小米旗下全資子公司食樂科技宣布經營范圍發生變更,在原有業務上新增了“醫療內科、醫療服務”項目,也向外界釋放了一個信號,小米開始正式進軍醫療健康領域了。
從近些年小米在醫療健康投資版圖看,其涉及到智能可穿戴、家用醫療設備、尋醫問診、醫療信息化、孕嬰管理、診后管理、運動健康、個人健康護理、睡眠健康、健康家居等十余個細分領域,具體以智能硬件為主,覆蓋范圍非常廣,然后借助小米的用戶群體和渠道資源,從而給用戶帶來更多增值服務的機會。

來源:公開資料
自從小米投資九安醫療后,九安醫療通過股權架構調整及人員業務剝離等方式,將iHealth相關全球業務調整至擬新設的獨立實體、之后iHealth轉型移動醫療健康產品領域,致力于通過研發移動個人健康產品,使健康軌道、圖形和安全共享信息變得精簡化的公司。至此iHealth成為了小米移動健康領域合作伙伴。
現階段iHealth以每年2-3款移動健康產品的速度推出新品,覆蓋了體溫、血壓、血糖、血氧、心電、心率、體重、體脂、睡眠、運動等多個領域。其中小米手表是小米和iHealth發力移動健康領域最主要的產品,在健康項目中具備日常活動記錄、24小時心率檢測、睡眠檢測、壓力檢測、呼吸訓練、身體能量等多項服務。
2016年秒秒測獲得了小米科技和順為資本的A輪融資,秒秒測是一家專門做幼兒體溫計的醫療器械公司,也是小米供應鏈中第一家醫療器械公司,隨后在小米的幫助下又推出了小米醫用電子體溫計,小米成人體溫計、小米幼兒體溫計等多款產品,在體溫測試和數據分析進行了全面升級。
2021年小米旗下瀚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參股智聽科技,持股10%。這被外界看做小米在醫療器械領域又一重要落子。2022年1月6日智聽科技推出的智能助聽器在小米有品眾籌上線,當天突破100萬。此外小米還聯合iHealth推出了血氧儀、血壓計等一系列家用醫療器械。
此外,在智能家庭健康服務應用領域,小米還推出了MI—health。MI—health的AI問診,在護士或者在全科醫生的輔導下,能對50種家庭日常疾病進行智能推斷,并且提供用藥服務。同時還附帶健康記錄、普通的睡眠跟蹤、心率監測功能。將用戶的健康數據集中在MI—health的應用平臺,未來MI—health可能會成為一個實時可監測的健康診療平臺。
之后小米眾籌一款產品,HiPee智能健康精靈,利用智能檢測進行慢病健康管理。通過在家做尿檢可以及時對腎功能、肝功能、糖尿病、炎癥、循環代謝等進行預警。據官方介紹,HiPee已經通過CFDA的認證,理論上檢測的數據直接可以送到醫院作為化驗結果。目前部分醫院已經能夠認可HiPee的檢測數據,作為基礎尿檢的數據參考。
十多年前,可穿戴醫療器械還屬于概念性產品,但現在,可穿戴醫療器械產品已走入千家萬戶。目前,市場上的可穿戴醫療器械產品已發展成為一種智能化、數字化的高科技產品,它們代表著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新方向。
世界上最早開發上市的可穿戴醫療器械產品是一款智能手表,可測定人體的心率(脈搏)、血壓、呼吸率和體溫等重要生命指數,兼有計步和計算跑步距離功能。該產品一上市就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激發了更多廠商開發新型可穿戴醫療器械產品的熱情。
此后,國外廠商陸續推出一系列可穿戴醫療器械產品,其中包括:具有遠程報警功能的可及時跟蹤小孩(或高齡失智老人)行蹤、防走失的電子手環(其中安裝有袖珍GPS定位儀),獨居高齡老人跌倒報警手環,可自動記錄心臟病患者心率變化的可穿戴心電圖儀背心,可自動記錄體溫、血壓、心率的智能胸罩等,以上均為生命指數監測類可穿戴醫療器械。
Canalys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可穿戴腕帶設備的出貨量達到4400萬臺,同比增長6%。其中蘋果的市場份額下降至18%,但仍居于榜首。華為則位列第三,占比達10%。除了蘋果和華為,目前,包括Garmin、谷歌、索尼、小米、三星電子、英特爾、歐姆龍、飛利浦等公司都在激烈競逐可穿戴醫療設備領域。根據IDC咨詢發布《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3350萬臺,同比增長17.3%,是自2022年以來季度最大規模出貨。截至目前,市面上的可穿戴醫療產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消費級的健康硬件,如移動耳鏡、健康手環、智能睡眠系統、皮膚傳感器等;另一類是專業級的醫療硬件,如智能檢測器、無創血糖監測、血壓計、血糖儀、血脂檢測儀等。
《“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指出,支持醫療裝備、醫療機構、電子信息、互聯網等跨領域、行業深度合作,鼓勵醫療裝備集成5G醫療行業模組,嵌入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推動醫療裝備智能化、精準化、網絡化發展。伴隨著社會健康意識的覺醒,可穿戴設備市場的普及度和認可度逐步提升,該領域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針對差異化的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